志(1911-1994),湖南醴陵人。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、武汉军区司令员、昆明军区司令员、国防部副部长、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、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、中央军委委员等职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1953年10月1日,杨得志率志愿军代表团回国参加建国4周年国庆观礼。
杨得志,湖南株洲人。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
年9月宁夏解放后,杨得志奉命率部由银川到达西安,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。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杨得志任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,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、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。抗美援朝期间,杨得志于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。
杨得志(1913—19925),湖南株洲人。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杨得志的职务不断晋升,他曾担任19兵团司令兼陕西军区司令员,志愿军副司令员、司令员,济南军区、武汉军区和昆明军区的司令员。1955年,他被授予上将*,并荣获一系列高级军事荣誉,包括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。
1、杨得志上将没有健在:杨得志上将已经于1994年10月25日逝世。杨得志:1911年1月3日出生,湖南株洲人。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2、目前开国上将和大将均已去世,其中开国上将吕正操1904(甲辰年).4-2009(己丑年).13,活了105岁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名逝世的开国上将。
3、开国上将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,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。1956年和1958年,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。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,因此被人们称之为“开国上将”。均已去世。
杨得志已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3岁。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杨得志本负责指挥西线战场。开战前,他接到上级命令与王必成对调,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。1979年1月7日他抵达昆明军区后,不顾疲劳亲自到前线勘察进攻路线,回司令部后又和大家商议制定详细进攻计划。
整个对越反击战,我军西路军在杨得志的带领下,取得的战果是最辉煌的,而68岁挂帅的杨得志再次震惊世界,在一次打退外国侵略者! 晚年退休后的杨得志,经常想起毛主席对自己的教诲,此时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去多年,杨得志决定将自己记忆中的毛主席光辉的形象告诉世人,便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, 杨得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,许世友则离开了指挥位置。 这一结局引发了许多争议,众说纷纭。 其中最可信的原因就是年龄的问题。 许世友生于1905年2月,在当时已是74岁的高龄。 他的身体和精神已经不支持他进行长期的工作了。 杨得志生于1911年1月,比许世友将近小了六岁。
在此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出色的老将,许世友和杨得志再一次担任战役总指挥,打算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给越军好好上一课。 我军在老山主峰投入了大量兵力,并且配合炮兵团的火力对敌军进行猛烈的攻击,而越军面对我军的进攻则狡猾的躲进坑道。
广西方向的最高指挥官是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;云南方向的最高指挥是昆明军区司令杨得志。现健在的那些指挥官大多是师团以下指挥员:如廖锡龙等。
“三杨”是杨成武、杨得志上将、杨勇。“三陈”是陈赓、陈锡联上将、陈再道上将。“三梁”是梁仁芥、梁兴初中将、梁必业中将。杨成武:在抗日战争中被任命为八路军的第115师独立团的团长,后来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司令,之后又先后担任了许多的职务。
杨勇将军与杨成武、杨得志将军,于红一方面军中并称“三杨”。抗美援朝时期,三将军先后入朝参战,周恩来称之为“三杨(羊)开泰”。杨勇年少有远志。1927年秋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军退至湖南文家市,恰驻杨勇就读之里仁学校。
在“军中三杨”的称呼中,杨勇将军与杨成武、杨得志将军齐名,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,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在革命战争年代,他们身经百战,功勋卓著,均担任过重要的军事职务。
杨勇将军在解放战场上表现出色,是著名的开国上将之一。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,参与指挥多个重要战役。 杨成武将军是华北军区的高级将领,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。他曾参与指挥平型关大捷,并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重要角色。
还有一个是杨成武。三杨:这里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中3名杨姓将军,即杨成武、杨得志、杨勇。他们是我军杰出的战术家。三位将军均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